高考前最后一天咋过 名师认为两个小时的复习已足够
闽南网6月5日讯 过了今天,考生们就要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一天,考生要怎么过,是继续紧张复习,还是放松放松自己?漳州三中杨小鹏老师认为,考前最后一天,平稳过渡是保证临场水平发挥的重要条件,两个小时的复习已足够,切忌熬夜,自己准备下考试的必备用品。
睡眠:万万不可再熬夜
许多学生习惯在考试前开夜车,希望临阵磨枪,取得好成绩。但高考相较其他考试来说,是检验考生实力的考试。一晚的复习使考试成绩大幅提高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在政治等一些需要记忆性知识的考试前,也不提倡考生熬夜复习,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不要熬夜也并不是说反过来要早早上床睡觉,不习惯早睡的同学反而会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考生如果已经养成睡眠的习惯,身体的生物钟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适应这种节奏,突然打破这种规律反而会感到不适。所以考生只要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在晚10时半左右)睡觉,早6时起床就可以了。如果出现睡眠困难,可以在睡前少吃一些有助于催眠的食物,如苹果、牛奶,也可听几段舒缓、优美的音乐,但尽量不要服用镇静剂。
复习:2个小时足够了
在这一天,考生仍旧在做大量的题,或是索性什么也不做都是不合理的。过多做题不仅会使人更加疲倦,若遇到难题还会降低考生自信心,增加紧张和忧虑。就像在体育比赛之前,要进行热身运动一样,复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要点是很有必要的,想一想简单的问题,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但量不宜大,时间不宜长。也可以读一些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第二天的作文开拓思路。
建议考生在考前一天,看看自己以前的模拟试卷,看看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把出错的题挑几道做做,看看一些作文,一般两个小时的复习便足够了。开考当天早晨的复习,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记一些必须强记的数据,以便在几个小时之后进入考场时,那些重要的概念、数据、公式或定理仍然清晰的印在脑海之中。
饮食:不空腹不太饱
要发挥正常的考试水平,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应该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的状态,以便让血液流入大脑,尽量减少大脑倦怠时间。
考生需要营养丰富的高质量食物,但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发生困倦,难于保证大脑充足的供血,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反应速度。所以切忌暴饮暴食,只要按照以往习惯,有侧重地选择一些含蛋白质等能量较多而且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了。
炎热的夏季细菌多,胃肠疾病发病率高,因此必须保证食物的新鲜清洁,防止出现腹泻,从而消耗体力;少食容易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最好不要购买菌货等熟食。
用具:出发前再检查
考生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用品,装在一个袋子或书包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见到的桌子上。每次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备品是否带齐。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一旦失误,就可能变成大事。如每年高考都有个别考生忘记带准考证,从而无法准时进入考场,平添一番烦恼,延误考试时间;有时手表不及时更换电池和校对时间的话,也会造成麻烦,在考试中途,考生的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同时,也要了解考场有哪些规定不能携带的物品,以免在考场上,考生被监考官误会。
另外,考生在考试这一天最好穿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生在考场中暑。还要关注天气情况准备好雨具。(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