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铺路真爱筑巢落幕 爱心永存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
潘先生专程从长泰赶来,将电脑送到林玉琼家
闽南网6月4日讯 昨天开始,爱心人士和本报记者一起,慰问困难户。其中,15户特困家庭每户将得到800元现金及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和一箱方便面,另外17户困难家庭将得到米和油。
真心铺路,真爱筑巢。自5月8日活动启动,我们先后关注了踩三轮车照料患病儿子的李金羡,没有手术费面临失明的7岁弱视儿王俊杰,独立照顾一家五口的保安郑亚堂,蜗居在不足10平方米小屋的残疾人陈建光……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苦处我们来帮忙。
活动中,3家爱心单位加入我们。厦门台商释健基金会高会长认捐了15名特困户,每户800元现金及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和一箱方便面。漳州的悦华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捐赠20桶食用油。公司副总经理徐亮元说,爱心帮困,回馈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次依托媒体优势,能够关爱更多的特困群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无极限金福龙团队赖金龙和朱英俊先生,也捐赠了20袋大米。
在漳州市委书记陈冬的带动下,2万多名公务员帮扶困难群体的活动正在漳州全市展开。本报的策划,正是希望更多好心人加入到帮扶队伍中,献出一份爱心。
至此,本报活动暂告一段落,爱心却永远没有落幕,希望这是一个开始,也希望您多多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家人看到 小俊杰复明希望
昨天的第一站,是龙文区步文村流岗村,7岁的王俊杰家。他患先天性弱视,再不动手术可能永远失明。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家人四处筹钱,但2万多元医药费一直凑不齐。
因小俊杰家较偏僻,他的父亲王永川骑单车出来接大家。一路上,他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你们跑这么远过来看孩子,送东西,谢谢你们。”
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小俊杰虽然看不太清楚,但还是眯着眼,努力想看看来关心他的人。
家里,他的母亲还头顶稻草。听说有人看望,她刚从田里赶回来,一再致谢。而小俊杰的奶奶,本来坐在地上劈树枝,也很腼腆地站起来,直拉着记者的手,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通过报道,这段时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表示,将尽量减免孩子的手术费用。漳州市慈善总会送去了4000元,不少好心人也踊跃捐款。
小俊杰的伯父王启川,接到弟弟的通知,也通过电话表达感谢:“我有很多话想对爱心企业、爱心单位,还有每一个好心人说。但千言万语,总比不过一句感谢,真的谢谢你们,这么关心孩子,关心我们一家。”
产后抑郁的郑小姐 露出笑容表示感谢
台商代表高先生随南星村村委会主任及书记,首先来到漳州市区南山路郑亚堂家。他要照顾一家五口人,上有8旬老母,儿子要上大学,女儿得产后抑郁症在家休养。51岁的郑亚堂当保安,每天早出晚归,昨天不在家,妻子曾李华连声说“感谢感谢”。
“女儿现在病情如何?”台商代表关心地问。“她近日精神好多了,也恢复了操作电脑的能力,等状态再好些就可以再找份工作了”,曾李华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而好心人的上门,也让他们寡言的女儿兴奋不已。她走出卧室,不停地冲大家笑,表示感谢。
台商代表一再嘱咐要让女生把书念完
龙海九湖镇庵兜村,父亲15年前去世,留下身患残疾的陈建光和智力低下的母亲、读中专的妹妹,一家人蜗居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
台商代表看到他们家的居住环境,很震惊。陈建光无法起身,远远看到好心人,笑得合不拢嘴。
“要让你堂妹好好念书,有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挺过去,等毕业后找份工作,家里的日子就好过了。”台商代表不断嘱咐堂哥陈建平,“一定要让堂妹把书念完”。从报上了解到,陈建平一直帮堂妹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台商代表也很赞赏。
前天下午,一位不留名的先生也联系上陈建平,想去看看,帮助他正在读书的堂妹。
爱心人士潘先生给林玉琼家送电脑
昨天下午4点多,让人感动的是,爱心人士潘先生从长泰赶到漳州,将一台电脑送到林玉琼家。
“我看到报道,知道他们家比较困难,孩子需要一台电脑,我想尽我的能力来帮助他们。”前几天,潘先生已经联系记者,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脑。
林玉琼肢体残疾,女儿在上小学,靠丈夫打零工养家,每次女儿要做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总得跑到同学家里借电脑(详见本报5月31日A8版报道)。
电脑送到,林玉琼和女儿连连道谢,说等丈夫回家就装上给孩子用,“我老公不会的话,我们会请邻居来帮忙装,谢谢你们送来电脑。”
潘先生要回去时,林玉琼的女儿一直说着:“谢谢叔叔,叔叔再见。”(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群 方锦燕 郑娟娟 见习记者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