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一些老照片晒出的女排情结

2012-05-10 21:28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在漳州,魏步强拍下的不少女排集训照片,还有收藏的女排明信片,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重温一群女孩的拼搏故事。

  海都闽南网讯  时光在流淌。曾经的鲜花和掌声,送给他们,孙晋芳、张蓉芳、郎平……他们来自一个团队,也有一个曾是无数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中国女排。

  女排创下辉煌的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

  在漳州,有一个人,他拍下的不少女排集训照片,还有收藏的女排明信片,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重温一群女孩的拼搏故事,体味漳州女排馆的一幕幕更迭与变迁。

  75岁了,魏步强不舍从工作多年的漳州女排馆搬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份体育情结,成就了他的执著。

  他给女排拍过10多年照片

  1972年-1989年,老魏一直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负责基地的宣传报道,给中国女排拍照。

  其中,一张老女排三任队长(即孙晋芳、张蓉芳、郎平)的经典合影,还入选了1986年第五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

  这张照片得追溯到1985年春节。当年,中国女排新老队员回漳州参加“排球热心者大联欢”,联欢结束后,三人就坐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宿舍楼一楼的沙发上,于是,老魏给三人拍了合照。

  而陈忠和给女排当陪练时,老魏也曾为他拍过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中国女排的巅峰期——摘取五连冠的时期。

  “那时全国人民都为女排骄傲,只要是涉及女排的事,都给优先办。”老魏深有体会。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后,他代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到北京慰问女排姑娘,与女排姑娘合影留念。回来坐火车,临时买不到卧铺票,他就拿出与女排姑娘的合照,找到列车长,“我是到北京办女排的事情”,列车长马上给安排了个卧铺,“照片就跟通行证一样”。

  1984年,女排实现三连冠后,老魏立刻用掌握的资料,编印“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名信片”。因发行中国女排明信片一事,他到北京找袁伟民写封面,回来要坐飞机,当时飞机票难买,他找到民航售票处主任,说“我来办女排的事,现在急着回去,能不能给安排张机票。”售票处主任马上答应并给了一个名额。

  “当时女排的事,就是全民的事。”

  中国女排五连冠后,老魏又将所拍的照片和女排老队员、新华社记者官天一提供的照片,编印成“拼搏不息”一册。

  他是女排基地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女排“竹棚精神”由来的“竹棚馆”,这这张照片,后被作为介绍福建体育史的一张资料图片,却少有人知道,照片的拍摄者就是老魏,而且他还是最早参与女排“竹棚馆”建设的人之一。

  原来,老魏和体育有不解之缘。1958年12月,他在福建省马拉松锦标赛上,以2分45秒5创下新的马拉松全国纪录。后来,他又当过滑翔员。

  1969年,老魏到了龙岩,三年后被调回漳州。在要回漳州时,老魏接到了漳州体委打来的电话,“你先不要回来了,去拉些石灰再回来。”

  石灰是要用来建女排排球场。以前的排球场,是用三合土,由石灰、红土、沙子加上工业盐搅拌而成。“加工业盐是为了保持湿润。三合土比较软,运动员膝盖不容易受伤。”老魏回忆。

  因漳州物产丰饶,1972年底,国家体委决定当年在漳州举行排球冬训,要求在28天内建成8至12块的冬训场地。原漳州军分区司令员兼体委主任于克钊,组织人马,仅用23天,就盖起一座有6块“三合土”场地的“竹棚馆”。

  “竹棚馆”,用漳州本地的竹竿为架,油毛毡为顶,条件非常简陋,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就在这里拉开帷幕。这也是女排“竹棚精神”的由来。

  1973年3月,国家体委正式下文件,投资兴建漳州排球体育训练基地,要赶在年底冬训前完成。

  当年6月,出差在外的老魏接到电话指示,马上跟当时的省体委计财处刘德厚处长,到北京去要建训练基地的材料。

  老魏两人在北京待了几天,没等到批文。为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老魏在北京住了三个月。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里,最早建起来的是中国女排的住宿主楼,包括餐厅、澡堂等。当时的住宿主楼高五层。

  建完宿舍主楼后,基地后又建起1号馆、2号馆、3号馆三个训练馆。

  其中,1号馆就是原先的中国女排训练馆,如今大门紧锁。而3号馆就是根据“竹棚馆”改建,如今早已被拆掉。

  退休后,不舍从女排馆搬离

  因为收藏与女排有关的物件,老魏与女排姑娘的“交情”不错。

  老魏的收藏中,有不同时间段拍摄的早期漳州体育训练基地的照片。有夏天早晨,阳光灿烂的照片,也有冬季女排来冬训时,在基地住宿楼前的照片。

  至今,他还留着中国女排队员、教练等人跟他的通信记录。有陈招娣写信问候,感谢老魏在漳州时对她的照顾;有袁伟民请他邮寄600套女排明信片,作为赠送外国友人的礼物,汇回给他300元的信件,当然,还有老女排队员签名的明信片。

  在这些往来信件中,还披露了少林可乐与女排签约的背后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漳州制药厂(如今的片仔癀公司)推出“少林可乐”饮料。1986年时,“少林可乐”想与中国女排签约,作为女排的专用饮料,就委托老魏去“说情”。

  虽然女排与别的企业签约,但邓若曾考虑后,还是同意与“少林可乐”签约。

  1989年,50岁的老魏转而当起广告人,不过对中国女排的发展,他一直关注着。

  现在,老魏仍住在基地的老房子里,舍不得搬离,基地曾经要给他安排新房子,也被他拒绝了。

  退休后,关于女排的一切,都被他默默放在心里。(本网记者  黄颖 白志强 通讯员 谢丽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神奇竹叶书 画中藏着字
下一条:产下男婴后母子昏迷病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