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南靖 > 南靖新闻 > 正文

传承非遗提线木偶戏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2014-04-16 07:28 来源:闽南网 0
旧人旧事,却带来一次新的寻找。非遗传承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名词。

   传承记忆 守望非遗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隐退。昨天,剧团到永定演出。女儿简立真(左一)提着木偶慢慢走回幕后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1
拂袖。魏敢相手提木偶,做出拂袖等动作

南靖魏敢相父女的丝线生涯 2
预热。父女俩敲响锣鼓,为演出预热

  写在前面

  旧人,旧事,却带来一次新的寻找。

  漳州非遗传承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名词。

  时间的推移间,这些守艺人,承担了一份责任:传承技艺,也守望后继者。

  在漳州,这些物件被标上了非遗的注脚,它们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七大类。

  而在这批27名非遗传承人中,最资深的是1939年2月出生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简如林,最年轻的是“80后”、1983年出生的“漳绣技艺”传承人陈明(本网13日曾作报道)。

  在非遗传承人名单公布前,我们蓄势走近,力求为您带来一份不一样的重现。这些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如何,与非遗项目又有着怎样的情缘?获评之后,又带来哪些转机?

  今日起,本网推出“”策划,这里,有你我同样关注的那人、那事。

  闽南网4月16日讯 开戏了。

  昨天下午3点多,龙岩永定县古竹乡黄竹烟村戏台上,南靖丽声提线木偶剧团正在演出。

  从南靖到龙岩,漳州提线木偶戏寻到了第一故乡。因为,它从龙岩永定、上杭一带传入。

  27年前,中年的魏敢相开始拜师学艺。如今,68岁的他,有了新的称谓——漳州市市级非遗项目南靖提线木偶戏的第四批传承人、南靖丽声提线木偶剧团的老板。

  而这27年间,魏敢相经历的起伏有意外摔伤腿、临阵叫来女儿接班、中年重拾提线木偶、与人合股经营木偶剧团、最终有了自己的剧团。这一切,听上去很华丽,但走过来,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刻骨铭心。

  现在,魏敢相和女儿每年100多场的演出中,有几十场都是永定人请的。他的5人剧团,收入不高,但这份坚守,绝对对得住非遗传承人的名号。

  15年前的她

  女儿临危接手木偶剧团

  “这些木偶的年龄跟我一样大。”穿着鲜艳戏服的木偶,丝毫看不出经历了这么长的演出生涯。

  33岁的简立真,是南靖丽声提线木偶剧团的“代掌门”,也是魏敢相的女儿。

  时间回到15年前。

  彼时,在漳州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学布袋木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后面的日子里,她会和提线木偶戏打上交道。

  在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学艺1年多,她基本学会了经典剧目《大名府》里的桥段,对布袋木偶戏中甩盘子等三个技巧,也都非常熟悉。

  可父亲的一次意外受伤,终止了她的布袋木偶职业生涯。

  1998年左右,父亲魏敢相夜间去平和跑业务时,不小心摔进路边的一个坑里。“右腿膝盖刚好跪在电线杆上”,送医后发现,魏敢相膝盖骨骼裂开12厘米。由于有几场演出已经联系好,剧团也刚有起色,病痛中,魏敢相也不敢稍有怠慢,而是把正在漳州学艺的女儿叫回来,接手提线木偶剧团。

  就这样,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女儿与提线木偶结了缘。而这次摔伤,魏敢相没有妥善治疗,右腿因此落下病根,要靠拐杖行走。这几年,魏敢相膝盖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走起路来,小腿变形得厉害。

  有了父辈的传带,提线木偶似乎又遇到了有缘人——简立真12岁的女儿,也在学提线木偶。

  27年前的他

  中年魏敢相拜师学提线木偶

  在南靖,魏敢相绝对是个“老文艺”。

  早年,他的文艺范就初露端倪。

  9岁时,参加县里的少年儿童文艺汇演,拥有一副好嗓子的魏敢相,很快被梅林公社文工团相中。小学一毕业,公社领导就来家里动员,“初中别念了,歌唱那么好,来文工团唱潮剧吧”。

  进文工团的好处是,待遇好,光一个月的工资就有38.5元。第一笔工资领回家,“把母亲吓得不轻”,还质问儿子哪里来那么多的钱。

  可惜好景不长,“文革”时全国只有四个样板戏,潮剧等传统剧种属于封建、才子佳人内容而遭到禁演。魏敢相不得不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转业。随后,他在竹器厂当购销员,一干10多年。

  直到改革开放后,竹器厂因效益不好,倒闭了,加上国家对传统戏曲解禁,这时,魏敢相又想起回到自己熟悉的老行当来。

  1987年,42岁的他已步入中年。当地文化站站长知道魏敢相从事过文艺工作,动员他学习木偶剧。文化站站长与魏敢相一拍即合。

  漳州提线木偶戏从龙岩永定、上杭一带传入。为了学到最正宗的技巧,魏敢相拜师学艺,老师中有漳州人,也有龙岩人。凭着潮剧的功底,魏敢相很快就做到了把口白、唱词与提线技巧相融合。

  非遗项目名片1

  南靖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也称悬丝傀儡。

  漳州提线木偶戏属闽西衍派,从永定、上杭传入,始于明,兴于清,流行于漳州、平和、南靖、漳浦、云霄一带。

  漳州的木偶身高约2市尺。傀儡操纵板用竹做成,主要操纵线8条至10条。傀儡的扮相、面谱与闽西汉剧相同,唱腔捎带“客家官话”声调。民初,因潮剧在漳州盛行,开始吸收潮剧唱腔及道白。上世纪30年代,歌仔戏兴起,又吸收歌仔调。

  2008年,漳州市政府确定南靖提线木偶戏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今

  5人剧团

  每年有百场演出

  提线木偶,再一次改变了魏敢相的生活轨迹。

  学到木偶技术后,魏敢相又与人合股,经营木偶剧团,几年后,有了经验与资本,自己把剧团盘下来。

  这份经历,写满了魏敢相经营上的起伏。

  刚开始,剧团惨淡经营,尤其是1993~1994年间,由于生意冷清,魏敢相不得不将戏箱租出去,自己外出打工。

  但,魏敢相心有不甘。他各地跑,联系业务,提线木偶渐渐地走出了低谷。

  到女儿接手时,一年的演出场次一般有100场左右。这几年,南靖丽声木偶剧团的演出,慢慢从漳州走出去了,龙岩、广东等地,都有他们的风采。“最多的一年,有198场”,简立真说,剧团起色,提线木偶戏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是对她选择接手父辈职业的最大肯定。

  而今,简立真纯熟地掌握了提线木偶的技巧,剧团的主要工作都由简立真负责。魏敢相自从腿摔伤后,无法长期站立,退出表演一线,转为口白、唱词及器乐演奏等幕后工作。

  剧团共有5人,除了父女俩,还有三人是请来的配乐手。而这次在永定的3天演出,收入3000元。听当地村民讲,演出的价钱由永定的“东家”定,剧团不还价。除分给剧团演员1000多元外,剩下的归魏敢相和女儿简立真。

  当然,不高的收入背后,对于提线木偶的炽热,父女俩依旧是满满的热忱和后继有人的憧憬。(海都记者 朱加良 杨清竹 实习生 柯俊年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南靖一男子连番入室盗窃 竟还打车搬赃回家
下一条:断指病人送到南靖县医院等待1小时竟没被救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