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开卡须认清收费项目 大额提款须提前预约
(网摘图)
闽南网3月12日讯 随着金融服务行业的不断延伸和业务拓展,跟银行打交道已成为生活中不可避免之事。正因为金融服务面的广泛,加上信息不对等,金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中招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时值“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一些银行服务频遭吐槽,为更好服务消费者,《理财周刊》特地整理了以下常见的金融消费误区,并附上专业提醒,以飨读者。
【提醒1】开卡认清收费项目
多年前,严小姐因为业务上的往来,急需在某行开办一张储蓄卡,业务结束后,严小姐记得卡上好像还有100多块钱没转走,也就没太在意。春节前,听闻有些银行年后将开收IC卡借记卡工本费,严小姐赶忙将持有的卡整理一番,准备赶在年前换新卡。可当她拿着这张还有100多块的卡去银行柜台时,却被告知这是一张空卡,正觉得奇怪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该卡有收取小额管理费的项目,日均存款余额不足300元的人民币小额活期存款账户,按季度收取。严小姐卡上的100多块是按季度被扣走费用的,其中一部分还用于年费的支出。对于此事,严小姐感觉很憋屈:“开卡时又没有告知有这一业务,要是知道这样,还不如当时就销卡算了。”
提醒:银行开卡时,都会要求填写相关表格申请,其中,除了登记开卡人的基本信息外,也会对银行提供相应什么业务,做相关说明,有些银行的收费项目,可用打钩标记做选择。开卡人填写表格时,对于是否收费要确认,不然,银行扣钱可没商量,系统自动扣是最常见的解释了。
【提醒2】大额提款提前1天预约
经常办理大额取款业务的你,是不是通常被要求要事先预约?据了解,这是因为各家银行每天配备的现金流有限,每家银行的柜面预约额度也不一样,通常在5万~20万之间。一旦超过额度,客户就必须申请,等待审批,耗时不少。大额取款不容易,是多数消费者的心声。而对于相对小额的取款,现在也变得不容易了。
市民黄小姐想要取款5万元,可在排队了半小时后,柜员却不急着办业务,而是跟她商量:“能不能过两天再来取呢?今天是月底,我们要结算。”
提醒:到银行存取款要按照自愿原则。如果是受资金额度限制而无法当天顺利取款,可适当提前一天电话预约。如果是要客户配合银行业务开展的,客户有权拒绝柜员的要求,随时取款。
【提醒3】分清存款和保险
市区某先生本是到银行存款,可经不住银行工作人员的轰炸式营销,一时念起,听从了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将20万存款变成了保险。不料途中急需用钱,只能将保险退了,因违约在先,被要求理赔4000元。利息没赚到,反而要自掏腰包,这位先生很懊恼。
提醒: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在银行中很是普遍,当客户向银行咨询更好的存款品种或投资选择时,银行总会用买保险有保障,购买可获取高收益来鼓动客户。业界提醒,投资经验有限的客户,要认清自己存款的用途,不能随意受高收益蛊惑,投资并非存款,还是有风险的。(本网记者 黄一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