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龙海村民为灾后生活做着各种准备
被水泡过的绿豆都发芽了
佛昙镇农贸市场,被水冲掉的车牌等待认领
佛昙镇农贸市场,商家在清洗店面
核心提示 昨天凌晨3时许,肆虐了24小时的洪水,终于开始悄悄退去。到了上午,漳浦全县放晴。
闽南网7月21日讯 受“西马仑”影响,家里、铺子、仓库、虾池、农田……漳浦各家各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灾后,生活要继续,生产要恢复,他们说:“还好人没事,只要人在,其他东西都可以再赚回来。”
在受到严重打击的龙海,村民们也没有倒下。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开始清理房屋,修复农、渔作物,为灾后生活做着各种准备。
漳浦佛昙:打扫清洗,恢复往日生活
“绿豆发芽了,臭大米连养猪户都不要”
昨天上午9点,佛昙镇鸿江大街又像平时一样热闹了。街道上,车来车往;菜市场里,商贩和居民正讨价还价。
而前天,这里还是一片泽国,积水深及大腿。昨天仍积水的,只剩下一段10多米的低洼路,车辆经过时,阵阵浪花,行人躲闪不迭。
店家杨月琴和堂弟在街上开了2家大米店。洪水退却后,杨月琴打开店门,一股霉味顿时扑鼻而来。“店后面全是仓库,放着大米、饲料、面粉、绿豆等,大部分都被水泡坏了,绿豆都发芽了。”
杨月琴赶紧开门通风,并和堂弟联系养猪户,“一大早,就运了十多车,想送给别人喂猪”。可是养猪户不要,“泡过了臭水,人家怕猪吃了不好”,无奈,他们把这些被泡过的粮食拉去扔了。“现在只好看看,哪些还没有泡水的,拿出来晒一晒”。
将2间店里淤积的泥巴清理干净后,杨月琴扳着指头算了一下损失,“最少损失五六万,唉,我们这种小本生意,可亏惨了!”
“车牌是他捡到的,但他自己的车牌掉了”
在鸿江大街边的佛昙市场,做水果生意的杨女士和丈夫也正抓紧打扫、冲洗摊位,摆上库存的新鲜水果。昨天上午10点,杨女士已在招呼客人。
她的摊上,还有2块显眼的蓝色汽车牌照。杨女士介绍,这2块车牌是附近村庄的一位男子拿过来的,自己也不认识他,“他说车牌是他捡到的,但他自己的车牌掉了”。那个男子还说,佛昙市场19日积水最严重,估计车牌是被水冲掉的。放在水果摊位,希望有人来领,也希望有人把他的车牌送回来,“他的也是漳州牌照,尾数698”。
据汽车业内人士介绍,很多车牌的螺丝锁得并不很牢,加上水流的冲击,很容易脱落。所以,经过积水路段时,司机应该低挡慢行,通过积水路面后再下车查看一下。
“昨天街上漂的那台电视机就是我家的”
居民杨添丁的家也在鸿江大街边,院里的淤泥还没清理干净,积水也还有2cm~3cm深。
“鸿江大街是镇上地势最低的地方,我家的地势比鸿江大街还低半米左右。”杨添丁说,前晚他家被浸泡的深度约1米,家具、电视、冰箱全都漂起来了。
“当时水涨得太快了,家里人光顾着转移值钱的东西,其余搬不动的都顾不上了,昨天街上漂的那台电视机,就是我家的。”
杨添丁指着院里的3辆摩托车说,这些车全部泡在水里,发动不起来。他带记者来到刚清洗完的房间,四周墙壁都有明显浸泡的印记,部分墙面还出现空鼓和霉斑。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杨添丁说,大水从19号凌晨3点多涨起来,到20号凌晨3点多退下去,“整整泡了24个小时,我家的损失就有七八万。还好人没事,只要人在,其他东西都可以再赚回来。”
龙海各村:淤泥中挖炊具,饿了吃面包
停水停电,6口人点蜡烛清淤泥地点:港尾镇深沃村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走进港尾镇深沃村一家小卖部兼批发店,一股霉味瞬间扑鼻而来。店里的食品等被水泡过,发霉了。
店内一片狼藉。成堆大米、成箱啤酒外包装上,仍有大水浸过的痕迹。货架上,商品十分凌乱,地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淤泥。
店主和弟弟家一共6口人,都正忙着把货物移到屋外清洗,并用塑料桶清理淤泥。
店主王先生说,19日,店里的积水“齐腰深”,“当天我们全家就开始清理店内淤泥,停水停电,还点蜡烛一直清到大半夜。早上到现在都顾不上吃饭,才清成这个样子”。
这次大水,给王先生带来的损失起码有十几万元。要全部清理完,可能还要一两天,“里面的东西浸泡后一直在变味。现在抱怨也没用,只能尽量把还没坏掉的先转移出来,减少损失”。
被泥石流掩埋的仓库,待清理地点:港尾镇古城村
古城村的洪女士说,自从19日家里进水后,锅、碗、煤气炉,一直都埋在淤泥里,还得慢慢挖。而由于还没通电,也没来水,家里两天没煮过饭,饿了只能吃点面包充饥。
洪女士家对面20米远处,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漳州港尾铁路项目部的仓库。据该局工作人员初步估计,损失起码有七八百万。
之前,仓库旁边有条从山上下来的小溪流过。19日,这条平静的小溪突然“发怒”,带着滚滚泥石流,将厂房冲垮。
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块,大的长达2米多。工程车高达3米多,也被淹没在泥石之下,只露出半个车头。
此时,成排的铁皮仓库损毁严重,六七排宿舍,只剩残垣断壁。工作人员说,幸好员工及时撤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项目就在这里,虽然发生了这种情况,也不可能撤走。接下来的工作是测算一下损失,赶紧把现场清掉,再恢复生产。”这位工作人员说。
10万尾虾苗转眼绝收,只能投新苗地点:浮宫镇美山村
19日,美山村不少被解救出来的村民被临时安置在村委大楼里。昨天,他们都回家了。
美山村的虾池,受灾很严重。昨天下午,郑阿伯在他承包的虾池里,用捞网打捞了半天,连一条虾的踪迹都没看到。一个多月前,他刚刚投放了10万尾虾苗,现在,转眼间变成绝收。
郑阿伯说,由于大水漫过,虾池里留下太多淤泥,“接下来还得请人清洗虾池,清理完,计划再投放新的虾苗”。(本网记者 陈青松 曾炳光 周杨宁 朱加良 戴江海 白志强 通讯员 郑智敏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