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马州村船头旗帜引探究黑地白月旗与琉球的不解之缘
龙海市颜厝镇马州村,每年农历五月初七为了纪念潘荣都会插旗赛龙舟
闽南网6月4日讯 又到一年端午时,江面上又传来训练龙舟的吆喝声。
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主打节目,漳州地缘辽阔,风俗习惯五花八门,各地龙舟赛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甚至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因此,从今天起,《探秘》开辟端午习俗大解密,挖掘介绍鲜为人知的与端午、龙舟赛有关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在你们身处的漳州每一处,还有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风俗?这些风俗,可以是好玩、有趣、耐人寻味或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果有,请告诉我们,你可以在新浪、腾讯微博@海峡都市报漳州新闻,或是拨打海都热线968111告诉我们。
本报讯“嘿哟,嘿哟,嘿哟……”九龙江面上,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口号。咦?端午节未到,龙舟已经划起来啦?
昨天下午,下着雨,九龙江龙海颜厝马州村段可热闹了,他们已经在为端午节龙舟赛预热了,邀请了临近的步文镇东坂村龙舟队农历,先来一场友谊热身赛。
马州的龙舟赛,不在端午当日举行,都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七举行,而在历史上,皇帝为龙舟赐御旗,唯有马州的龙舟队。而这支御赐的“黑地白月”旗的图案,竟然出现在琉球的古画里。
原来,这些缘起一位名叫潘荣的历史人物,其间又有什么耐人寻味的故事?一起先去探探秘。
端午未到龙海马州村龙舟赛在预热
昨天下午,龙海颜厝马州村锣鼓声、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尽管下着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观战热情,岸上,上百村民们撑着伞看比赛。
村治安主任庄元河说,这只是友谊热身赛,邀请了邻近的步文镇东坂村的龙舟队,现在正在为端午节做准备。而马州村端午节的龙舟赛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便开始。初一那天,要进行请江仪式,初四开始游江,从晚上开始进行,沿江布置灯火辉煌,本村的12条龙舟均张灯结彩,村里敲锣打鼓,燃放烟花,岸边又搭建两座戏台同时唱对台戏,到了五月初七,则是正式龙舟赛,当天看客如流,商贩云集,这一天,村民们除了参加比赛外,还要当好东道主,接待亲朋好友和各地宗亲。
岸上一位大婶说,她的两个儿子都二十出头,是今年船队的主力,在马州村,男孩子一般在七八岁时,都要学会游泳,到了十三四岁,便开始学划龙舟。
龙舟船头插的旗与琉球贡船旗相似
与其他地方的龙舟不同的是,端午龙舟赛时,马州村的每艘龙舟船头都插着一支“黑地白月”旗,黑色旌旗上又悬挂着一轮白月,格外醒目。
“龙舟下水前,我们挥舞着‘黑地白月’旗迎龙舟,下水后,便把旗子插在船头。”今年80岁的庄天佑是村里龙舟协会的老会长,他说,这“黑地白月”旗是明朝英宗皇帝赐封的,历史上,只有马州的龙舟被赐过御旗。“庄重肃穆的黑色代表着人们对屈原的敬重缅怀之情,一轮白月则是人们心中对光明的渴望。”
然而在多年前,厦台航海界“七海扬帆”计划研究人员,在龙海颜厝镇马州村看到了“黑地白月旗”,他们惊讶极了,因为此前,这样的旗帜只有在琉球(今日本冲绳)古画上才能看到的贡船旗。
为什么皇帝能对马州“龙船旗”赐封?“黑地白月”旗与琉球又有什么不解之缘?
解密黑地白月旗
原来,在明朝英宗年间,龙海颜厝镇官田村出了一位进士,叫潘荣(1419~1496),他最高任职是当时的户部尚书。
庄天佑介绍,潘荣7岁那年,五月初一到他母亲娘家,即马州村观看划龙舟,在岸上的他不小心被挤下九龙江,随后,被水冲走,找了几天后,正当家里人不抱希望时,在五月初七那天,潘荣上岸了。到底谁救了他?潘荣看见神位上的水仙尊王的神像,就用手指着说:“是这个老爷爷把我托出水的。”人们模糊一听,都说:“是水仙尊王显灵救了小潘荣。”
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琉球属国中山王尚泰久逝世,世子尚德派人来朝廷报丧。明朝时,琉球为中国附属国,按以往惯例,新王继位应由中国皇帝册封。皇帝就遣史科给事潘荣一品官级,命他出使琉球,到达琉球属国后举行典礼,祭奠已故国王尚泰久,册封世子尚德为新王。
由于潘荣不辱使命且盛宣朝廷威德,英宗皇帝大悦,于天顺七年(1463年)夏末秋初举行国宴庆祝。
酒宴上,英宗看到潘荣手臂上的疤痕,笑问其故,潘荣说出了幼时落水的故事,英宗金口大开:“朕给他加封,赐‘黑地白月’旗,让水仙尊王保护马州百姓安康,合境平安。”因此,古时每当漳州划龙船时,必须让这“黑地白月”旗先过新桥,这是定例。
庄天佑说,由于当时琉球有63岛,其中13岛上有住人,潘荣在琉球期间,励精图治,在这13个岛上带领渔民兴业,因此,明英宗当时共赐13支“黑地白月”旗,潘荣是官田人,其中一支带到了官田,另外12支留在了马州。而从赐御旗的那年起,马州的龙舟赛,从每年的五月初五,改成了潘荣获救的五月初七举行。
黑地白月旗为什么会出现在琉球的贡船上?庄天佑说,潘荣回朝廷受封后就没有再出使琉球了,一些专家考证认为,是潘荣之后的朝臣出使琉球,为了纪念潘荣在琉球为朝廷所作的贡献,便在贡船上插上皇帝专门赐予潘荣的黑地白月旗。或者是说后来的使者在琉球,为了纪念潘荣,按照在朝廷见过的黑地白月旗的样子,仿制了这面旗帜。(本网记者 周杨宁 杨清竹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