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发展总部经济的短板:经济总量小软环境滞后
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漳州腹地广、地价便宜、交通便利,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对台合作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特别是对接海西规划的国家战略,对于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十分有利。
不过,发展总部经济,显然不是盖几栋漂亮大楼、搬几个家的事。没有良好的软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很难吸引总部企业的入驻。专家认为,由于漳州是后发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基础较弱,城市软环境有待完善,发展总部经济还要努力。
经济总量小 公共设施不完善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越强,越能吸引总部企业的入驻。与厦门、福州、泉州、汕头等周边城市相比,福建省政府顾问、福建社科院副院长、东南智库政策顾问李鸿阶认为,漳州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城市的集散能力还欠缺,是发展总部经济的短板。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漳州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为厦门31%、福州36%、泉州49%;从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看,厦门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是漳州的3倍。由于厦门发展总部经济综合能力较强,拥有信息、金融、政策、人才等战略资源,对漳州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强。而漳州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影响了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完善,使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处于劣势,面临周边城市较大的竞争压力。
服务业滞后 软环境有待完善
李鸿阶表示,从某种角度讲,总部经济本身也是服务经济的延伸,任何一个想做好总部经济的城市都必须做好软件建设。
不过,根据漳州市人大调研,目前,漳州中心城市的城市化率达到了85.4%,但服务业比重只有50.2%,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专家认为,以金融、保险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漳州金融业和保险业的滞后比较明显,证券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少,上市公司不到10家。
另外,漳州发展总部经济的配套设施比如商店、公寓、学校、医院、宾馆酒店、会展中心以及高档写字楼等,发展情况也相当滞后。漳州五星级酒店只有1家,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高档写字楼也只有万达。
企业总部外迁 考验政府的智慧
漳州市人大调研组相关成员表示,目前漳州服务业不发达,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在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商务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明显,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会计审计、中介咨询、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专业化服务产业规模较小,缺少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不能满足总部经济发展的需求。
据介绍,受区域位置和市场制约,有些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将总部或主要分支机构迁出漳州。如万利达、鑫泰建设、恒盛建设、科华公司等大企业已将总部陆续迁移至厦门。仅龙海市,这几年来外迁厦门观音山营运中心的企业总部就有10多家,带走税收4亿多元。这一现象,亟待政府拿出诚意和智慧来破解。(记者 沈华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