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东山岛 > 东山新闻 > 正文

关帝庙前老照片 回眸半世纪前东山戏剧演出盛况

2014-08-05 09:25 来源:闽南网 0

图为:1962年8月东山中学《赤叶河》歌剧参演人员合影

图为:1962年8月东山中学《赤叶河》歌剧参演人员合影

  日前,从东山县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孙用川整理编印的《东中纪念册》中,发现一张拍摄于1962年8月东山中学《赤叶河》歌剧参演人员在东山关帝庙前的合影。时隔52个春秋,怀旧中的孙会长意犹未尽仿如昨天。

  据孙用川会长介绍,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一批有识有志的中小学教师等知识分子的努力,现代音乐、话剧、歌剧,在东山岛上盛行,异彩纷呈的新老音乐戏剧活动覆盖全县,被称为铜山的“布袋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东山中学和小学师生为主体的文艺爱好者,他们不仅从教学上引领音乐新风尚,还组织全县师生,联合排演歌颂劳动模范的《王秀鸾》、破除迷信的《一贯害人道》,还有反映以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为题材的《刘胡兰》、《赤叶河》等现代话剧、歌剧。为了让观众看懂剧情,编导人员倾注精力,将对话、唱词等全部编译成方言,雅俗共赏中,让老百姓感受到解放以来的新社会新气象和新文化艺术带来的熏陶。

  六十年代初期至“文革”前,戏剧活动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主流,东山县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一大批年轻人自发组织文艺团体,组织演出大型歌剧《红珊瑚》,自编自导自演自行作曲《仇》、《张思德》、《雷锋》、《陵岛风云》等歌剧,涌现了许振清、郭亮明、游来顺、孙福茂、孙用慧、黄文钦等一批文艺骨干,他们在弘扬真善美正能量的同时,也活跃了机关和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东山文艺戏剧的发展,东山的戏剧活动也由此达到了全盛时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1962年版东山县户口簿耐人寻味 回眸65年户籍史
下一条:擦亮“东山水产”金招牌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