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东山岛 > 东山新闻 > 正文

东山百岁阿嬷陈素云——中国最后的"三寸金莲"

2013-05-14 14:46 来源:东南早报 0

一双能穿一整年

  老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花纹和颜色,然后设计、做鞋,她做的小鞋很耐穿,一双能穿一整年。

巧手做小鞋
不愁没鞋穿

  女人要裹脚缠足,这一陋习早已成为历史。漳州东山末代“三寸金莲”老人陈素云,今年刚好100周岁,她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的缩影。前天,记者见到了这位依旧健步如飞、思维敏捷的老人。

脚踩“金莲”她依旧健步如飞

  前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东山风动石风景区的陈素云家中。看到有客人来,正忙着织渔网的老人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敏捷地从凳子上起身,穿着特殊的鞋子、踩“三寸金莲”平稳地迎了出来。老人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烧水泡茶。

  老人回忆说,在长辈的要求和当年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她8岁时开始裹脚。当时她幼嫩的小脚丫在长长的裹脚布紧裹下,只有一个“痛”字,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晚上洗脚解下裹脚布,让脚轻松一下。看到那红肿流血的小脚丫,她真想不裹了,可是,“在那个年代如果不裹脚就要当丫环,会被人瞧不起,裹了脚可以嫁个好婆家,不用下地干活”,她和当时的许多女孩子一样,都不得不接受裹脚的命运。

  虽然裹脚多年,但老人依旧健步如飞。老人的亲戚介绍说,老人曾踩着小脚走到漳浦、广东一带;还曾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处游山玩水,有时年轻人都未必比她走得快。因老人年事已高,家人担心她的安全,已不再让她走远路或者随意外出。

  老人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白天刺绣等,晚上织渔网,中午休息。她的三餐十分清淡,中午必须有野生的小鱼做配餐。老人育有2个孩子,现在已是儿孙满堂;儿孙都十分孝顺,她十分满足。平和乐观的心态也是老人长寿的秘诀,平日里街坊邻居常会到老人家里学刺绣,她会热心地教导他们。

自己做小鞋一双能穿一整年

  因为缠脚的缘故,陈素云在12岁前就足不出户,待在家里跟长辈学织渔网、绣花等。她还自学缝制“三寸金莲”的小鞋、足杯和裹脚布。18岁那年,她嫁人了。除了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外,她还要经常外出为渔船缝补布帆,赚钱贴补家用。

  前天,老人现场做起了穿针、刺绣、织网等活计,百岁的她不用戴老花眼镜就能穿针、刺绣、织网,令人啧啧称奇;她还当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披肩、桌裙、龙凤绣件、神像帽子后的封条等,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刺绣用品,更是让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面对晚辈们高跟的、平底的、长筒的、尖头的、皮质的、塑料的等琳琅满目的“大鞋”,老人说:“现在的人有福气,但舒不舒服,自己穿了就知道。我的小鞋也不错!”老人自己做的小鞋十分耐穿,一双能穿一整年。自己喜欢的花纹、颜色,老人都可以自己设计挑选,然后自己做。她那双小脚,根本不用愁没鞋穿。

老人织渔网时,不用看手中的梭子就能迅速穿针引线
老人织渔网时,不用看手中的梭子就能迅速穿针引线。

关帝爷服装都由她亲手缝制

  东山县有浓厚的关帝文化,现在当地关帝庙里所有神像用的及祭神用的刺绣用品,如神帽、神帽后封条、披肩、肚兜、神像坐的绣墩、神像穿的绣靴、拜桌用的桌裙等,也全部由陈素云亲手制作,然后无偿捐献,亲自给关帝神像穿上,至今已几十年,年年如此。

  1966年,东山关帝庙受到严重冲击,神像被捣毁,雕塑被打碎。当时53岁的陈素云得知后,冒险赶到关帝庙,却发现关帝神像已不知去向,其余神像都被损毁,在废墟里,她找到了一把重逾百斤的关公刀。为了保住这把刀,深夜里,她独自一人偷偷地用麻布将关公刀缠好,踩着小脚爬上家门口的护墙,将关公刀藏在沿墙生长的榕树上,一藏就是12年。等到再拿出来时,关公刀已是锈迹斑斑,现在关公刀完好无损地供奉在关帝庙内。

  陈素云说,她的丈夫是清朝著名思想家黄道周的后人。当年黄道周故居里有一副黄道周画像,为了让画像不被损坏,她偷偷地将画像藏在身上,寸步不离,连睡觉时都放在被子里。多年后,她才将画像公之于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东山交管大队聘用人员违规消除违章信息获利4万被判刑
下一条:东山新研发10多种异型即食水产罐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