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郎”杨金麟的婚姻故事 每日抚琴逗妻子笑
昨日下午,天气清凉。家住长泰县武安镇的杨金麟把下半身瘫痪的老伴吴阿兰扶到椅子坐定后,搬出电子琴,抚琴一首给老伴听,这是杨金麟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殊不知,杨金麟已经63岁了,这把年纪了还这么浪漫?
杨金麟说,电子琴是女儿买的,他硬是照着教材学,用各种土办法,包括在琴键上标注音符。一年多来,他能够弹出不少曲子了,虽然指法不太专业,但从他长满老茧的指尖流淌出的《梁祝》却很动人,这首曲子是吴阿兰最爱听的。
“只要一听到琴声,她就笑得特别开心。这样一来可以适度刺激她的大脑,二来我也能娱乐娱乐,解解闷。”对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杨金麟一脸温情。
“就当生活和我们开个玩笑”
30年前,杨金麟和吴阿兰经人介绍结婚。当时杨金麟开推土机,吴阿兰卖蔬菜,两人携手奋斗,把小家庭料理得妥妥帖帖。“卖葱卖到盖起小楼。”提起吴阿兰的勤俭持家,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而一对子女的到来,更是为这个温馨家庭增添了不少幸福,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羡煞旁人。
可是,2007年的一天,吴阿兰突发脑血管疾病,陡然晕厥,“就那么直挺挺地倒下了。”杨金麟说,那一刻,他也懵了。“好不容易抢救过来,吃了一阵子药,没料到,由于之前的辛劳和药物副作用,她的膝关节严重变形,无法行走。”
妻子一倒,家里乱成一团。为了照顾阿兰,杨金麟只好放弃工作,而现实是看病要钱,一对儿女要上学。倾尽所有,并向亲友借钱凑够10万元,杨金麟让阿兰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但术后并不理想,阿兰下身几近瘫痪,被鉴定为2级伤残,生活无法自理。
看着妻子无力地坐在轮椅上,郁郁寡欢,杨金麟很心痛,“就当生活跟我们开了个玩笑。然而,该面对的还是要乐观面对。”
“从此,她是我生活的中心”
“以前家务活都是妈妈带着我在打理,老爸一个连扫把都不会拿的人,要怎么应付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女儿杨雅芬曾无法想象。她清晰地记得,老爸第一次煮饭,锅底都烧糊了,上面的米却还是生的。
“不会咱就学呗。”就这样,为了让子女安心在外工作,杨金麟坚持独自照顾妻子,迅速让自己变成一名“家庭主夫”: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日三餐变着法煮,每天给妻子泡脚按摩……
“生病后,老妈脾气有时变得很不好,这时候,老爸就像个小媳妇,百般讨好。”雅芬说,更严重的是,老妈几度想不开要轻生,都是老爸在一旁激励和引导。
杨金麟自制残障坐便椅、洗澡拉扶手等,这些“小发明”让老伴生活方便些。有一阶段,老伴夜里尿频,杨金麟守着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有一次,他高血压昏倒醒来后,嘴里念叨的依旧是老伴的饮食起居。
“我现在的生活以老伴为中心。”杨金麟说,他平常出去买菜,要先把水果、零食备好,让老伴去趟卫生间再走。出门要掐算好时间,一般半个小时左右就回来,不敢去哪里坐坐,多呆片刻。
在杨金麟的悉心照顾下,生病后,吴阿兰的体重不减反增,“她现在160斤了,我都快抱不动了。”而杨金麟自己瘦了一圈。有一次,他想抱阿兰下楼晒晒太阳,没想到太吃力,两人都滑倒了,拐杖给压折了。在邻居的帮助下,杨金麟才将她扶起。“阿兰,你要减减肥喽。”杨金麟笑着对老伴说。
岁月无声,真爱留痕
6年了,杨金麟从没叫过苦,喊过累,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另一种“浪漫”,他用内心的坚守,兑现着对婚姻的“承诺”。
“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插曲。”如今,弹电子琴给老伴听,是杨金麟每天的必修课,他总说,“忧愁过一天也是一天,开心过一天也是一天,何不开心点呢!”而他的“笑”,正是老伴阿兰最好的“药”。
雅芬和弟弟很孝顺,两人一放假立刻赶回家中,帮衬父亲,家里堆满了他们为父母买的足浴盆、按摩器、按摩垫,墙壁上都是他们剪的贴纸和十字绣,虽然家不大,却让人到处嗅到可以缱绻一辈子的温馨气息。
而父母亲的爱情,给他们树立了婚姻的标杆。“无论贫穷、疾病、困苦,你都愿意不离不弃,一生一世爱护对方吗?”婚礼上,都会有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誓言。然而,当你的另一半遭遇疾病,你不得不面对贫穷和困苦时,真的能做到不离不弃吗?雅芬说,“虽然父母始终都没有把‘爱’字宣之于口,但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在平淡生活里的那一份执着和坚守,其实就是答案。看着他们,也能让自己的情感更成熟、婚姻更美满。”
“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当外公外婆了。”杨金麟又笑了,吴阿兰也咧开了嘴。(杨志慧 陈金荣 陈清香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